-
当前位置:信用黑河>>自贸片区>>信用动态
近日黑河自贸片区举行会议学习专家对于社会信用体系模式构建及其必要性的解读。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出关键性作用,逐步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社会治理工具。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许多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成果经验,信用治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形成了信用规则体系和知识体系,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的客观条件趋于成熟。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模式
基于中国经验,我们应该构建两种类型的社会信用体系理论模式,分别是“公共型社会信用体系理论模型”和“市场型社会信用体系理论模式”。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理论模式需要考虑不同的应用场景,因为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情不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有需求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就社会信用体系设计和试验检验而言,幸运的是有中国这个绝好的实践场所,上述两种类型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中国都进行过规模性的试验,而且还有机会观察到两种类型社会信用体系叠加运行的效果。
总之,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模式主要服务于理论界和政界,让全世界的学者和政客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作用,实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理论论证和衔接,以致根据潜在需求者自身的国情民意进行功能调整、改进或延伸。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工程模式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工程模式的作用在于将社会信用体系“工程化”,技术性地复制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给有需求的国家、地区或行业。所谓工程化,既是以技术方式使社会信用体系系统化、模块化、规范化的完整过程。
从模式理论角度看,最基本的社会信用体系工程模式至少包括:
(一)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征信体系(通常含公共征信系统和私营征信机构的征信数据库)、信用大数据环境、信用信息共享设施(含子母系统形式的共享);
(二)信控服务业枢纽:以平台型信用管理咨询导航系统为纽带,优选信控服务业各分支主流机构的排序系统;
(三)功能模块或子系统及其组合:公共型和市场型社会信用体系所包含各项机制的系统支撑,其中以实现失信惩戒机制的模块为核心;
(四)诚信规则体系:当地法律、社会规则和技术标准;
(五)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工程设计施工规划以及人才和资金保障;
(六)技术工具箱:如评分卡、居民诚信分、信用+、信用承诺制等等。
会议最后,提到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历时二十余年,相当成功地设计、建设和运用了这个高效的治理工具,在国内建立起了信用规则体系,取得了弥足珍贵的体系运行经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模式作为制度性文化输出的导引是必要的,模式化的社会信用体系会使其影响力倍增。因此,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的工作应该得到国内各有关方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