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田技术干部到市政管理精英,从普通外闯员工到资产运营部副主任,“走到哪里就把胜采人的作风带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胜采的标准落实到哪里”,以过硬素质赢得尊重,用一流服务赢得赞扬,他就是“山东好人”、新时期“胜采榜样”苏华歆。
争做勇往直前的“逆行者”
近几年,随着油田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动起来、走出去、强起来”已成常态,“能创效就是好岗位”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1月,苏华歆离开了熟悉的油田技术岗位,外闯到东营区市政控股集团。陌生的同事,陌生的环境,还有陌生的工作,对于已经不算年轻的他来说,真的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出个样来,绝不给咱胜采人丢脸!”
可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熟悉过环境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他迎来了第一次考验。大年初三,东营区全面进入了紧急防控状态。“疫情面前是没有旁观者,党员在哪里都要发挥带头作用!”他第一个在志愿承诺书上按下手印。
他所值守的郝纯路检查站作为进入东营区的第一道卡口,责任大、任务重、要求严,不能出一丁点儿纰漏。36名队员分成4组,24小时轮流值守,对每一个行人、车辆仔细检查证件、消毒、测温、留档。
正月二十一下午,大风把住的值班帐篷连根拔起来,他用铁棍固定了好几回,都不管用。偏偏这时候又下起了雨雪,一会儿的功夫,浑身都湿透、冻透了,但是他一点儿都不敢停,因为一个小时就要检查120辆车,根本忙都忙不过来。
防疫值守的30多天里,他心里最牵挂的就是90多岁的父母,平时每天下班再晚都要回家看望爹娘一眼。可这大过年的,他三十多天没捞着回家一趟,也没敢告诉父母自己在防疫执勤,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只通过电话来了解一下老人的身体状况。
回到工作岗位后,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业务。资产运营部管理着油田移交的18个公园广场、40条道路,以及城区1万2千基路灯的管养任务,点多面广战线长。
于是,他利用周末的时间,自己拿着宗地图,一个广场一个广场地转,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跑。先是利用高德地图,搜索出这些陌生的公园广场和道路的位置,然后在自己制作的地图上把这些资产标注出来。
每到一处,他都踩到边界线上测量一圈,然后与地图上的数据进行比对,绘制形成自己的“手绘图”。一个月下来,公司同事们遇到拿不准的位置问题都来找他咨询,“有问题找老苏”,他已经成了大家离不开的“活地图”。
争做三老四严的“传承者”
苏华歆在胜采工作了30年,“三老四严”优良传统作风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已经熔铸到血脉里,成为了他的一种行为习惯。
面对市政资产管理头绪众多、程序繁杂、要求严格的考验,他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无论刮风下雨,坚持每天早晨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公司,按照轻重缓急列出一天的任务清单,确保每天的工作在上班之前就有计划,有统筹。二是无论多忙,坚持每天中午跟催一次工作进度,确保自己监管的工作每天都按计划地向前推进。三是无论多晚,坚持每天晚上梳理一天的工作项点,想到紧急的补加项就用手机便签记录下来,确保当日事当日毕,重要事无遗漏。
有了这“三个坚持”,公司领导什么时候询问工程进度或者现场情况,他总能立即给出精准的答复。
同事们给他算了一笔账,每天早来1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是45天。很多同事不解地问他,“老苏,你哪来的这么大劲头啊?”其实这都是他在胜采工作时养成的习惯。
争做油地融合的“践行者”
东营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在油田“四供一业”分离移交过程中,很多小区居民疑虑、担心,对移交后的民生服务到底怎么样,心里没底。苏华歆认为,站在油地融合的第一线,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打消居民的顾虑。
10月5日晚7点,他接到一个民生热线的工单,反应钻井景苑新区和二区之间的路灯长期不亮,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不到30分钟,领导、同事们全部赶到现场,立即组织抢修。他带领抢修队先把一部分能亮的灯暂时亮起来,一边维持照明,一边进行抢修。
他从晚上八点,一直抢修到第二天下午五点。那一刻,灯亮了,路顺了,心通了。有位老大娘高兴地说,“以后孙女晚上放学再也不用接送了。”她那灿烂的笑容就代表了一切。
经过这次抢修,他感到事后的反应再迅速,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按照这个思路,他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周一巡查、一月一问询、一季一分析、一路一线人、一区一群组、一事一公告”的“六个一工作法”,变被动接单为主动作为,每月的民生热线工单减少了三分之二,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他总结的这套做法被命名为“华歆工作法”,在全市市政系统进行了推广。
外闯以来,他先后参与完成了18个公园广场、40条道路的改造、亮化工程,为居民解决大小民生问题上百个,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