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坚持依法治国,用执法为民、司法便民的理念服务大局,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立足国情,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诉讼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改革举措,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打官司方不方便,解决矛盾纠纷顺不顺利,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也影响着老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面对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公正的多元解纷需求,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打造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极大方便了老百姓打官司和纠纷解决。
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例,立案是审判的前提,是启动诉讼程序的“总开关”。过去实行的立案审查制,一定程度上把开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前到了立案阶段,这使得一部分案件被排除在外。立案登记制改革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到法院立案打官司的门槛,让纠纷得以顺利进入司法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这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立案难”问题,充分体现出司法便民,也让老百姓从立案起就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法院目前能够做到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而为解决人民群众异地诉讼不方便等问题,司法机关将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推动实现跨域立案全国覆盖,像立案、缴费、开庭、调查、送达以及各类诉讼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此外,为解决部分群众“打不起官司”的问题,我国制定实施的法律援助法,进一步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全国基本实现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可以说,政法机关坚持为民执法司法,通过破解影响公平正义的难点堵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执法司法更有力度和温度。
公正执法司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期待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总之,要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使公平正义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