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增强金融普惠性”,把普惠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导向之一。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虽然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目前在全球居于较高水平,但仍存在着开展业务成本较高、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便捷性、可得性、安全性?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与市银保监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和财政局聚力打造“常信贷”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企业融资“新引擎”,2021年下半年选取6家银行开展常州市小微企业“常信贷”业务试点,通过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为银行精准筛选企业名单,精准把控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及信贷风险,构建起“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至2021年12月底,短短5个多月,全市9831家企业注册申请,共有6421家企业获得45.4亿元银行授信,其中3305家企业获得贷款金额超25.5亿元。
又“普”又“惠”——
以信促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可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渠道窄、效率低、成本高、抵押弱、风险大等困境。
为此,我市通过凝聚“1+4”机制,充分发掘人民银行、银保监局、金融局、财政局和常州征信资源,建立健全“替代数据归集+综合金融服务+政策风险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案,形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数据合力、机构合力、政策合力。
人行常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试点,开展“常信贷”业务,可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优势,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感和便利度。
“‘双十一’期间,物流订单激增,有大量物资需及时运送,但公司没有有效抵押物,传统方式根本贷不到钱。”薛家镇某物流运输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筹莫展之际,恰好农行薛家支行客户经理根据“常信贷”名录到企业走访,了解到公司经营实际及融资需求后,鉴于公司信用及纳税记录良好,便向其推荐了免担保、纯信用的“常信贷”产品。“我们物流公司资金流转及回款周期较短,‘常信贷’采用线上融资、自助可循环方式,融资手续便捷、资金随借随还,不仅能解决我们资金需求短、频、急的问题,贷款利率还比抵押贷款低。客户经理教我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就申请好了,当天就成功提款100万元。”该负责人对此连连称赞。
“我们公司货款回笼慢,还没抵押物,之前没有银行能批给我们贷款。2021年受疫情影响,采购原材料、芯片等需要先付款,公司现金流紧张,便试着向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常信贷’,最终成功获得5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新北区某电子科技公司企业主感慨道。
像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常信贷”不仅可通过合理利用替代性数据提升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的获贷能力,还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和优惠利率。
“之前办的50万元税易贷利率6%,2021年7月到期后,客户经理向我推荐了‘常信贷’。”我市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用手机扫码申请,不到1分钟,就获得了80万元的预授信额度,还可享受4.85%的贷款利率。
“我们之前凭借抵押物依托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在交通银行获批500万元授信,贷款利率4.2%,但加上担保公司费率1.2%,贷款综合成本达5.4%。2021年9月,客户经理回访时,建议我们通过交行线上产品申请贷款,既能将抵押物申请抵押额度,还能申请‘常信贷’获得信用额度,可大幅降低融资成本,而且线上提款,随借随还,非常方便。”我市某新三板挂牌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此颇为认可,最终获得了300万元的抵押额度和120万元的“常信贷”信用额度,贷款利率仅4.02%。“虽然额度降了点,但利率降了近1.4个百分点,一下就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数据是强有力的证明。截至2021年12月末,“常信贷”拓展首贷户937户,占比28.4%;制造业贷款占比达45.6%;户均贷款77万元,100万元以下贷款小微企业占比达92%;依托“常信贷”业务发放的纯信用贷款平均利率为4.64%。
既“快”还“安”——
精准风控,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态
传统线下贷款,申请材料严、审批环节多、办理时间长,不仅影响了小微企业获贷效率,还打击了银行基层客户经理拓展普惠客户的积极性。而“常信贷”面向普适客群,打造全线上融资服务,能够实现即申即批即贷,让普惠金融服务跑出“加速度”。
据介绍,人行常州中心支行指导常州企业征信公司搭建了连通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常信贷”信用贷款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在线申请、审批、签约、支用、还款的全流程网络化、自主化操作,并将该平台布设在“我的常州”APP、“常州政企通”微信公众号和常州企业征信公司官网,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一触即达、高效响应和精准对接。
据统计,农行常州分行“常信贷”业务中,2000多家企业从申请到通过授信平均时间为5分钟,其中65家企业当天申请当天贷款到账,485家用信企业从申请用款到贷款到账平均时间为4.5天,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此外,交行常州分行针对“常信贷”客户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一周内即可完成审批和放款环节流程,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时效。
试点银行为什么敢给小微企业快速审批、发放优惠利率的信用贷款?这得益于“常信贷”贯穿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的精准风控。
一方面,“常信贷”打通内外部数据,对企业精准“画像”,帮助银行精准获客;另一方面,“常信贷”提供了三重保障,除银行自身内部评分及风险防控措施,还依托常州企业征信公司大数据及征信产品,加强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防控,并纳入常州信保基金风险补偿,对小微企业线上信用贷款进行风险分担。
“我们行推出的‘常信贷’,是基于风险补偿机制的特色产品——以信保基金作为增信手段,由信保基金承担80%的风险,合作银行承担20%的风险,且投放利率不得高于4.35%。”浦发银行常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信保基金的基础上,该行还联合常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建立有效的金融防范风险手段。如推动企业安装“增信宝”,授权常州征信采集企业生产用电数据,为银行贷前审查提供重要参考;依托常州征信“监控宝”业务,预设企业重要性、敏感性风险指标,实时监测企业经营状况,确保贷款“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
据介绍,常州企业征信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增信宝”物联网技术,对“常信贷”客户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实时提示银行,有效解决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及普惠金融贷后管理成本高等风控难题,实现信贷风险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管控的转变。2021年7月以来,已累计向银行发送“常信贷”客户提示信息365条,涉及经营场所变动、税收经营数据下降、公积金缴纳异常等,为银行贷后管理及风险化解处置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守“正”出“新”——
聚力共赢,助推银行数字化转型
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双循环”发展格局加速了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些银行自上而下推出的线上贷款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小微企业“短频快”需求,但普遍因数据维度不够丰富,特别是与企业相关的政务公共数据欠缺,而难以对企业精准“画像”,导致不少小微企业难以获贷。
“常信贷”结合了我市市监、税收、人社、法院等21个部门的公共信息,并由常州企业征信公司依托大数据,充分借助云计算、区块链、AI技术构建“常信分”评分模型,持续打磨形成符合常州经济特点的小微企业授信评估体系,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
与此同时,“常信贷”将“常信分”模型与试点银行的授信模型有机结合,打造本地化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既符合合作银行风险偏好要求,又适应当地经济产业特征,使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具市场活力和可持续性。
在人行常州中心支行的推动下,试点银行与常州企业征信公司优化合作,根据各家银行业务特点和审核要求,定制合作方案,灵活开发产品。目前,6家试点银行形成了3种“常信贷”产品模式:农行常州分行、江南农商行形成与常州企业征信公司“合作建模”模式;建行常州分行、交行常州分行和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为“常信分预筛+总行模型”模式;浦发银行常州分行为“白名单+预授信”模式。
“一方面,我们联合常州征信分析大量企业数据,初筛出1700多家企业,由支行逐一对接,预授信通过率达44.3%。另一方面,我行提供名单请常州征信筛选符合‘常信贷’要求的客户,预授信通过率达71.7%。”江南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常州征信合作建模,无论是预授信通过率还是整体业务转化率,都显著高于全行平均值,精准营销名单内客户的整体业务转化率提高了63%。
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不仅结合不同群体小微企业和成长周期差异化需求,在“常信贷”数据的基础上推出了“创新积分贷”“微e融”等多种特色信贷产品,还请常州征信根据该行需求定制推荐名单,通过大数据优选三类客群进行主动对接,以“常信贷”产品为敲门砖走进浙大产业园,为一批初创期企业、首贷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对20家企业发放贷款近3600万元。
建行常州分行将常州征信数据融入建行先进的普惠金融体系,发挥建行“惠懂你”APP渠道优势,推出建行“常信贷”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行共办理“常信贷”1293笔,授信金额10.7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7.64亿元。
“头雁效应”激发了“群雁活力”。6家“常信贷”试点银行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和可复制推广经验,吸引常州更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常信贷”业务序列,加速智慧金融转型,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常州普惠金融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