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未成年人的手机、电脑纷纷“解禁”。未成年人小刘在刷手机时,刷到一条关于解锁未成年人微信转账限制的视频,小刘便按照视频方法添加周某为微信好友。
小刘刷到的视频,其实是周某发布的虚假广告。按照周某的说法,要想解锁转账的话需要用成年人的手机进行操作。在周某的诱使下,小刘使用了自己母亲的手机,把母亲的手机微信号和微信密码修改为周某提供的微信号和微信密码。
为进一步实施诈骗行为,周某诱使小刘向其发微信红包,谎称这是解锁未成年人微信转账限制的一个流程,所转的钱款会在7日内自动退回。
小刘信以为真,向周某发送了红包,在发现微信账户余额不足的情况下,周某又诱使小刘使用手机在借呗上借款,继续向其发红包及转账。
周某先后共骗取小刘共计人民币7996元。次日,周某再次诱使小刘在借呗上借款,被小刘母亲发现后向警方报警。
上海崇明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支持。周某系初犯,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主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依法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周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法官表示:网络诈骗千变万化,未成年人判断能力较弱,容易上当受骗。周某就是利用小刘想要解锁转账限制,一步步把还是未成年的小刘拖入骗局。寒假又逢春节假期,家长们要加强对孩子的防诈教育,看好自己“钱袋子”,不要把手机支付密码及银行卡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此外,还要当心其他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类型,例如在虚拟商品(游戏装备)交易、冒充亲友、返利陷阱、网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