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黑龙江黑河)

hhcredit.heihe.gov.cn

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黑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 :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时间:2021-12-03 13:32 打印

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中、省、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气象现代化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21〕7号),结合我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技术先进、保障有力、开放共融、适应黑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更加精密精准精细,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2%以上,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工增雨影响面积覆盖全市主要农区和林区,人工防雹保护面积覆盖全市冰雹易发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在卫星气象数据应用、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等特色领域争创省内领先水平,初步实现气象强市建设目标。

到2035年,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面建成气象强市,气象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气象对黑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

1.围绕监测精密,优化气象站网布局。加密布设农业、林业、旅游、生态、地质灾害等专业观测站点,构建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加强农垦、森工等气象观测站网行业管理,推动数据共享、标准共用与政策协同。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改造升级农区防灾减灾区域自动气象站。重点林区建设森林防火自动气象站。强化生态旅游气象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设施维护与维修。在市域南部监测盲区布设天气雷达。(市气象局、市林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围绕预报精准,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技术,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化的气象预报预测预警业务平台,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定量化、精细化水平。强化气象部门与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合作,为江河防汛提供技术支撑。(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围绕服务精细,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发展基于新技术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加强气象与媒体、通信与应急等平台对接融合,增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完善发布机制,逐步实现预警信息的精准定向快速发布。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积极向上争取,推动配备移动天气雷达,配套移动用车以及气象野外通讯和资料处理平台设施。应用省级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支撑平台,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智慧城市、乡村和各行各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黑河试车基地气象监测服务站网。(市气象局、市工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智慧为农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1.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气象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利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品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服务种植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智能感知气象观测体系,推动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气象预报预估技术,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稳产气象保障能力。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打造“龙江气候好产品”品牌。(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气象与涉农部门合作,建立现代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气象大数据”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标准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建设。建立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指标体系,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个性化、点对点、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开展农业保险天气指数研究应用和灾后气象影响评估。(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粮食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生态气象服务体系,保障生态安全

1.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完善重污染天气多部门联合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应急联动。(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增强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森林草原综合气象监测、综合分析应用和服务能力建设。开展雷击火“追雷行动”,升级完善雷电监测网,实现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共享。建设闪电定位补充监测站点,推动实现林区闪电定位监测全覆盖,通过黑河雷电监测预报平台开展林区火灾监测预警。(市气象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系统,加强冰雪等特色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构建“旅游+智慧气象+大数据”的旅游气象综合数据服务系统,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市气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支撑能力,服务“双碳”目标

1.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新30年农业热量资源分析评估,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要将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气候承载力监测分析评价和风险评估。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监督与管理,全面开展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等重大规划以及能源、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市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保障减灾抗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精神,明确各地政府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年末前,各地全部完成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及监测与作业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站点建设。(市气象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增强城市等专项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安全运行

1.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交通等行业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加快建设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气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国网黑河供电公司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雷电安全监管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落实各部门雷电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防雷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发挥各行业部门防雷安全监管的作用。(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和各县(市、区)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信局(试车办)、市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黑河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协调组,不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责任落实。落实双重领导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气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建立和完善与气象事权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三)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加强气象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吸纳优秀青年气象人才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业务工程。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支持保障力度。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制度,落实津补贴等生活待遇。

黑河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