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法治保障,有效助力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构建,黑河市人社局立足职责,以制定印发《分工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十五条措施》为抓手,多措并举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优化劳动保障服务,提高新就业模式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努力形成重视、关心和维护新就业模式劳动者权益的良好氛围。
聚焦“强监管促和谐”,提升劳动维权效能。畅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指定专人接待、受理新业态劳动者维权诉求,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确保来电、来访、来信等各类维权渠道畅通无阻,打通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最初一公里”。建立举报投诉工作处置预案。建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举报投诉处置工作预案,坚持源头预防与及时高效处置相结合,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工作。加强专项执法检查力度。深入美团、同怡电子商务等新就业形态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平台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遵守劳务派遣规定以及加班报酬等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专项执法检查,新就业形态企业制度符合规定,签订合作协议或雇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聚焦“多手段化争议”,探索纠纷调解新模式。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完善调解多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全面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促进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健康规范发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目前,黑河市县两级仲裁部门均已挂牌成立新就业形态调解组织,并积极引导有意向的社会组织及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调解工作。加强“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平台建设。树立“快立、快审、快结”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其他专业化社会组织作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建设。建立重大敏感劳动人事争议预警机制,对新就业形态企业劳动争议源头进行预警、预防,加强仲裁标准化建设,完善办案系统信息化手段、持续完善智慧调解仲裁系统建设。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加大业务学习力度,深入学习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仲裁研讨内容,进一步统一仲裁裁量标准和尺度,提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召开“法院+工会+人社局”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形式和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措施。
聚焦“优服务提能力”,加强基本保障兜底。推行全省劳动年龄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黑龙江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省内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在户籍地参保,也可在办理就业省内就业地参保。优化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服务工作,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宣传,讲解政策利好,让新就业形态人员深入了解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方面政策,提高参保缴费积极性,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参保人员通过黑龙江省金保工程一体化平台、掌上“12333”、“支付宝”、电子社保卡等社保自助服务渠道,办理参保登记、关系转移、个人账户查询等便捷服务,让参保人感受社保服务的便捷,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更好的保障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落实社保补贴扶持政策,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利用微信公众号、报纸、发放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新就业形态等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活动,积极为新就业形态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便利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用工,全市累计组织包括新就业形态用人单位1237家,开展招聘会62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473个,开展职业指导8901人次,职业介绍6372人次。以市场需要和劳动者需求,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进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理论课线上教学+实践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方式,利用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中国职业培训在线(职培云)”开展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开展电子商务培训410人。